女性的預期壽命比男性要長,不論民族以及地區,女性在一生中的死亡率都比男性要低。在歷史上女性的死亡率較高,主要是因為孕產婦死亡(在懷孕或是分娩時死亡)。在工業化國家,特別是那些最先進的國家,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兩性的死亡率差距開始縮小,甚至從女性死亡率較高轉變為男性死亡率較高。不過在世界上的許多地區,女性較早罹患疾病,疾病的情形也比較嚴重,疾病後的情形也比較不佳。
雖然兩性健康存在一些差異,不過美國男性和女性死因的前幾位相當接近,第一名是心血管疾病,佔總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接著是癌症、呼吸系統疾病及中風。女性因意外事故及自殺死亡的比例較低,但失智症的發生率較高(Gronowski and Schindler, Table I).。
開發中國家以及已開發國家女性預期壽命主要的差異是在生育的年齡。開發中國家以及已開發國家女性在分娩後的預期壽命的差異比較不顯著,之後的主要死因是非傳染性疾病(NCD),其中心血管疾病佔年長女性死因的45%,再來則是癌症(15%)和肺部疾病(10%)。在開發中國家的女性有額外的健康風險。生活型態(包括飲食、運動及喜好女性較豐腴的文化因素)的改變,造成在開發中國家女性肥胖症及糖尿病的比例變高,也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
處於社會邊緣的女性,會比未處於社會邊緣的女性要提早死亡。有物質濫用症狀的女性、無家可歸的女性、女性性工作者或是入獄的女性,其壽命顯著的比其他女性要短。不論什麼年齡,上述條件若不只一項,其死亡率是同年齡一般女性的10至1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