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構治療的角度來看,身體首先需要有良好的支撐,再來是結構網絡的滑動順暢,體內的能量才能循環、流通。長時間的低頭坐姿,使頸腰部位的肌肉韌帶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經絡氣血受壓不暢,結構網絡的滑動受限,就會出現各種局部和全身性症狀。
首先讓我們先談支撐的問題,以前老一輩的人喜歡睡硬床,坐板凳都坐1/3,其實充滿生活的智慧,硬床提供了好的支撐面,加上好的習慣,讓身體可以自行修復;現代人則喜歡挑選軟的床、軟的沙發、軟的坐椅,而且一定躺好躺滿,能不動就不動,柔軟之餘,也因嚴重缺乏支撐性,人的肌肉往往會陷在裡邊,反而被迫維持同一姿勢無法放鬆。另外還需注意桌面高度,使用電腦時,理想高度是眼睛可以平視,而且打字時肩膀不會聳起來,若是桌面太高太低,身體反而屈就桌子高度,肩膀長時間處在扭旋位置,當然造成痠痛。
第二個是姿勢問題,古人不管是武術、書法、彈奏古琴,腳都貼平地面,延著腳、膝、腰,讓力量均勻傳遞至手的末梢,經絡暢通,能量分布均勻,頭不會過熱、腳能保持暖活。
現代人則喜歡低頭滑手機、翹腳,身體關節長期受力,以致筋縮、筋弛、僵硬、粘連,頸椎受壓迫,造成椎間盤突出,同時容易影響背部胸椎旁的自律神經系統,衍生出的結構問題就是頸椎退化、骨刺等,以及功能性的問題,肩頸痠痛、頭暈目眩、手腳冰冷、精神不能集中、高血壓等等,嚴重者甚至影響睡眠及情緒,其實成因都跟姿勢不良脫不了關係。